欢迎光临缘震官方网站
缘震优势

20 名商家眼中微信营销的十个真相

2010-01-21 00:00:00

微信营销有多赞?有多烂?对120名已经开始微信营销的线下商家的第一手调查,帮你了解微信营销的真实现状。

  微信小店推出之后,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才是微信电商、移动电商的未来。支持者认为“微信支付+微信小店”的模式将挑战阿里“支付宝+淘宝天猫”的模式,是一个即将井喷的未来;唱衰者认为“微信电商几乎是流量孤岛,最终,99% 
小商家将无法玩转微信电商”。

  但是无论正方反方,都是“业外人士”,其结论充满了想当然的意味。对于这些一线的商家而言,微信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可能性?微信营销的效果如何?这些商家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这些简单又关键的问题,并没有人去认真做过调查、给出相对可信的答案。

  在讨论未来之前,我们更需要了解现实。根据腾讯官方数据,现在有200多万公众号,并且以每天8000个的速度在增加。在过去的一年间,上千家各类做微信营销或是微信建站服务的创业公司成立,他们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大量的加盟商,他们在商户们的邮箱中塞满了这样的广告:你错过了淘宝,错过了微博,难道你还想错过微信吗?

  于是在最近几周内,调查了120家商户,他们广泛分布在一二三四线城市之中,他们中有北京的大型地产公司、广州的大型零售公司,也有的位于遵化的健身房、位于湘潭的影楼。调查显示,商家自身对微信营销的理解、既有的品牌基础是成效好坏的关键。

  来看看,一线商家是如何看待微信营销的?

  商户对微信和微信营销的认知

  结论一:75% 的商家进行微信营销的第一目的是拉新客户。

  调查显示,商家进行微信营销的前三大目的分别是拉新客户、维护老客户、拓展品牌知名度。但微信自身的产品限制决定,其更适合用来运营老客户而非成为一个营销工具,很难将用户从其他渠道导入。所以,部分商家在使用微信营销一段时间后感到失望。

  结论二:50% 
以上已经接入微信的客户承认自己并不懂微信营销是什么(所以才有上述结论一)。对微信营销的错误预期和被代理商的过渡营销是造成很多人对“微信营销效果不佳”认识的第一原因。

  在微信营销尚未见到效果之前,其概念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第三方公司过度消费。在调查中,半数已经采用某种微信营销方案的商家承认自己不懂微信营销是什么,大家都说好就跟风做。不过,2014年是一个分水岭,2014年之后,用户对微信营销的认识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大型企业、知名企业通常目标明确,能利用自身客户、品牌存量,对微信营销满意度更高,并且开始尝试自己搭建微信后台。

  结论三:热衷微信营销的商家中,零售业、服务业增长最快,两者之和占到目前微信营销商家总量的60%。其次是地产公司、政府部门、传统机构。

  结论四:在对各个行业的调查中,发现有两类品牌在微信上做营销的成效突出。一种是极大众化的品牌,另一种是区域强势的小众品牌。两者共同点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粉丝基础。

  腾讯官方及第三方微信营销产品的竞争

  结论五:调查显示,多种官方及第三方产品竞争,没有明显的强弱格局。

  比较常见的第三方服务包括口袋通、微盟、微俱聚、车商通、微客来等,此外还有官方的腾讯微购物、QQ营销也开始杀入微信营销市场。通常签约服务周期是一年,用户忠诚度不高,随时可能更换服务方。调查显示:上海微盟的客户数和代理数最多,功能最全、费用最高;杭州口袋通的口碑最好、增长最快。

  结论六:第三方微信服务正陷入价格战。

  虽然业务仅仅开始一年多,第三方微信服务已经陷入价格竞争。目前,为商家在微信建站的价格从最高的8000多元,到最低的五六百元。对代理商,平均折扣是3~4折,对用户,平均折扣是6~8折。通常第二年续费可以享受折上8折。

  结论七:续费比例低,整个市场处在“洗用户”状态。

  调查显示,在使用过第三方微信营销服务超过半年以上的商家中,明确第二年会继续付费的比例不超过25%。大部分用户不会续费。整个市场处在“洗用户”状态——老用户大量流失,但新用户以更高速度被开发。因为新增用户很多,老用户的不满意被掩盖。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续费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

  商户们的使用习惯

  结论八:约20%商家开通微信后从未发布或更新过信息。

  在使用微信营销工具的商家中,只有8%的商家会二次开发(包括更换模板、图片),30%的商家会自主更新信息、活动。此外,约有30%商家会将信息发给代理商,请其帮助发布。超过45%的商家在选择模板、开通企业公众号、商城后,更新信息、活动的频率低于每月一次。约20%商家开通后从未发布或更新过信息。

  结论九:约40%商家说自己最期待的是支付功能(其他依次是商城、互动和CRM)

  调查中的多数商家认为,促销、优惠券、大转盘等功能刚开始新鲜,但后来发现并没有太大作用。约40%商家说自己最期待的是支付功能(其他依次是商城、互动和CRM)。但受限于微信政策,目前能够直接开通支付功能的商家极其有限。

  结论十:用户与公众号互动较少。

  目前缺乏有效工具提升用户活跃度,在公众号发出信息或活动后,发回反馈的用户比例(转化率)通常在2%~10%之间。

  附:部分商家言论

  1、北京某地产中介公司

  加入微信营销主要是为了拓展新客户,传达信息。但是现在感觉效果不大好,没太有互动。虽然我们自己管理也有问题,感觉精力没有特别放在微信上。但总体感觉,迷茫,没精力。

  2、江西南昌一家桑拿洗浴中心

  老板说让我们运营微信来招揽客户,给定了指标——一个月粉丝要过万。但现在半年了,粉丝才刚过3000千。所以,别相信所谓的微信粉丝3天过万技巧,纯扯淡,摇一摇、漂流瓶那种方式根本没人理你!大家都在摇妹子呢。

  3、浙江杭州某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构

  大部分微信营销平台都大同小异,价格混乱。工具谁都能做,但是粉丝不是他的。现在的第三方工具,80%功能是没用的。一开始很亮眼,后期是鸡肋。还卖那么贵,谁也不是冤大头。我想接入QQ营销,客服不用登录电脑用手机就可以回复,多方便。QQ营销4000,倒流量,帮你做销售。赠送10万QQ。他们还可以直接绑定微信公共平台。

  4、广西一家房地产公司

  我们这里有很多第三方机构开的微信培训会。一进门,人家压根就没打算讲什么运作技巧,就是一个劝你成为代理的鼓动大会。

  我们二三线城市,渠道有效,希望吸引更多客户,特别是年轻群体。我们周围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是做微网站,把微信作为项目展示工具。我们是第一个把微信营销带到线上的公司,但是目前仅仅停留在表面,希望比他们做得好。

  5、云南某代理商

  我们是三线城市,当时2013年签约的时候说市场培育需要时间,现在看至少要到今年年底市场才能启动。我们的客户很多都知道了微信营销概念,但让他们花钱,可能还需要时间培育,这跟北京上海不同。产品不好卖,小客户都在观望。我们在想,最好有针对政府窗口部门的模板,比如税务、工商、交管局等部门的模板,他们需要量很大。

  6、北京某律师事务所

  粉丝数平均每天新增50~100人,还是满意的。我们每天都会推送信息给订户。现在看肯定会续费。计划了二次开发,新功能肯定需要,看我们业务需要。律所有信息委员会负责决策,每年的信息投入费用不方便透露。在所有信息化花销中,微信估计能占到一半。

  7、北京某服装公司

  当时跟一家微信平台签了三年合同。现在半年了,功能更新比较慢,说好的评论功能还没上线。现在市场上很多免费的都出来了,功能很多都已经不错了。最近在网上看到说封杀第三方服务,有些担心。用户数也没有增长,要拉新客户还是靠我们自己。

  8、山西太原某百货公司

  不太清楚微信营销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能增加多少客户,试着用看看。微信营销不太懂,但这是移动互联网的大机会,就相当于十年前的淘宝、百度。

  9、北京某百货公司

  希望微信营销能带来新客户,目前有几千个了,但跟以前有多大变化?有多少是微信带来的?这个没法算。我们以前用的一个微信平台,它的微商城很多根本性问题,物流、包邮、客服后台,Openid一对一识别问题,都没有解决。

  10、上海某化工集团

  我们很早就接入了阿里巴巴平台,现在也在尝试微信平台。但合作发现,目前微信不大适合我们这种传统工业企业,微信营销主要是针对零售性质企业,作用是给我提供了平台,但是很多功能不能满足我。

  微信相对于阿里的平台,相对灵活,但现在我发现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灵活,太死板。现在每月大约能增加20% -30% 
新客户,但这个新客户不是微信带来的,而是我本身线下推广。

  11、广西某健身俱乐部

  我们是一个健身会所,会员很多,以前都是电话和短信通知,不方便,展示内容很少。所以我们寻求微信平台,当时第一时间发现的是微生活会员卡,但是他们在当地没有代理商,没有人做。后来我一个朋友推荐了第三方帮我们做微网站。我们使用微信营销的目的——增加会员黏度。获取新客户。从维护老客户的角度来看还不错,老客户通过扫二维码加入,获得信息,包括健身房的课程信息等等。

  但是客户推广方面,目前是完全靠我们推广,各店放二维码,印刷,获赠积分。力度不够,类似技术人员也没有。我希望未来有像微生活会员卡服务。

  12、湖南湘潭一家大型川菜馆

  接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和推广,拓展新客户。现在微信也是流行趋势,但是我们也没怎么用,甚至不知道怎么看用户增长,也不知道用户增长是通过什么渠道增长的。是尝试,但我们相信是趋势。

  13、武夷山一家休闲度假村

  我一个人全职负责酒店的微信营销,有人说做微信营销见效很慢,但我现在每月粉丝增加30%,非常快,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秘诀。微信是不是好的营销工具?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一把刀你用它来杀人它就是杀人工具,你弃之不用就是一块破铁。做得好不好全看自己

 


短视频2020发展趋势

随着春节的到来,对于不少网友来说,让自己率先感受到年味的或许不是春运回家的列车,或者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而是各大互联网公司搞起的抢红包大战。
 
除了支付宝持续了几年的“集卡”活动,短视频平台也是春节红包的重要参与者。虽然这已经不是短视频平台第一次加入红包大战,但今年的意义却更为特殊。短视频经过几年的疾速发展,也该到了分野划疆的时候。平台格局座次、内容生产、商业变现都会在这一年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娱sir对短视频2020年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和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以此留证,以备明年打脸。
 
“快抖”鼎立,掉队者出局
 
就在快手紧锣密鼓为2020年春晚红包奋战的时候,抖音对外宣布了其日活已经超出4亿。不知一直向着3亿日活KPI冲刺的快手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作何感想。不过也有消息说快手目前3亿日活目标已经实现,但3亿与4亿依旧是一个不小的差距。
 
这个差距能否在2020年补足,要看快手的打法。但基本可以判定的是,短视频市场会形成二者对垒的局面,其他玩家几乎没有撼动局面的可能。可能有人会问,这种情况不应该在去年就已经落定了吗?但2018年抖音的突然爆发,可以说给整个短视频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其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快手已经是该领域的老大,孰知抖音的崛起势能之大很快撕裂了原本的次序。这也给了其他选手一些积极信号:行业似乎还有机会。
 
但事实证明刚刚过去的2019年,短视频行业几乎演化为抖音快手的游戏,继抖音之后,没能再出现新的搅局者。如果说2019年一些入局者还心怀希望,到了今年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
 
腾讯对微视的投入自后者重启以来有增无减,今年春节也是投入了10亿红包进去,微信还在微信红包中增加了“用微视发视频红包”的入口,这已经是朋友圈30秒微视视频后,微信对微视的又一次导流。
 
 
 
值得一提的是,据“晚点LatePost”报道,快手已经与微信达成初步合作,快手将在除夕当天,为微信用户准备专属现金红包。亲儿子已经不是唯一,干儿子开始兼顾。
 
虽然腾讯曾多次表示对短视频的重视,但接连的投入却始终溅不起水花,耐心总有耗尽的一天吧。所以2020年微视的走向会是一个未知数。曾经的短视频明星美拍已经实打实地掉队,眼看着美图已经砍掉手机业务,不知道美拍今年是否会面临同样的终局。
 
抖音向左,快手向右
 
2019年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抖音、快手越来越像。加上快手对MCN大开怀抱,快手抖音双运营已经是很多生产机构的标配,以至于二者的内容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合。
 
但基于二者原始的基因影响,今年两个平台应该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分的内容分化,及商业模式的不同倾斜。
 
前几天有传字节跳动完成2019业绩任务,营收超1400亿元。不管消息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抖音对于字节跳动营收贡献必定不小。2020年抖音的广告营收依旧不容小觑,庞大的流量面前品牌主对抖音的投放只会增加。
 
更重要的是,抖音过去两年一直在深耕娱乐内容,如今已经是影视综不可或缺的营销宣发重地,影视剧开通官方抖音号已经成为常态,而过去以图文为主的娱乐号也开始在抖音肆意生长。再就是明星艺人也纷纷入驻抖音。翻看抖音的热搜,活脱脱就是视频版的微博热搜。甚至可以说,抖音越来越像微博的视频版本。
 
 
 
娱乐正成为抖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将有助于抖音扩充广告上的营收。娱乐营销向来是品牌主看重的营销手段,此前的短视频投放更多是基于内容营销,而抖音娱乐内容的支撑无疑会为娱乐营销带来加持。此外,明星的加入,则更能让娱乐营销在粉丝经济的助推下实现最大化转化。
 
相比之下,受制于内容生态影响,快手的广告营收一直不太高,直播则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电商直播大爆发,让快手电商有了更多可能。所以2020年,电商有可能会成为快手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电商内容也会密集输出。与抖音一样,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明星进入快手,但不同的是,明星更多可能是为了尝试电商直播。
 
 
 
挖掘各自的优势,差异化发展,或许才是二者的未来走向。
 
其他
 
1. 带货达人/腰部网红新机遇
 
在2019年电商直播风起,李佳琦、薇娅掀起一场场带货直播狂欢时,那些内容起家的头部达人却在带货方面表现不佳。
 
过去MCN机构孵化红人的思路就是先做流量,再进行广告变现。现在电商直播的想象力已经有目共睹,这势必会改变MCN打造红人的路径,电商红人将是今年不少内容生产公司的发力重点。
 
 
 
基于私域流量的优势,快手上存在很多粉丝数量并非头部但带货能力却很强的红人。过去短视频红人靠内容吸引粉丝,而到了电商直播,粉丝的购买行为更多是基于对主播的信任。因此对于电商达人而言,粉丝不在多,而在于忠诚。所以更多腰部卖货达人迎来机会。
 
另外,随着品牌主对短视频营销接受度的提高,他们也更加注重红人投放的组合搭配,而不是一味追求头部网红。平台的扶持也会为腰部网红带来更多可能。
 
2.短剧占领短视频
 
短视频内容形态从微综艺、竖屏短剧,到Vlog不断出新,今年Vlog即使再起风,估计还会像去年那样瞬间平息。反而是短剧、微综艺应该会进一步生长。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影视综都开始开通短视频账号,用户已经习惯在短视频平台观看一些“名场面”、花絮来替代从头到尾的追剧/综艺行为。
 
 
 
2020年短剧或许也会迎来最好的爆发点。而抖音等平台对微综艺的布局,也会加剧这一内容品类的发展。
 
3.变现真正实现多元化
 
2018年以前,短视频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几乎全部来自广告,2018年,电商慢慢起来。去年,知识付费也崭露头角。而今年,短视频应该会在各个方面都将探索出一条清晰的路径。
 
2020年,短视频的风浪继续拍打,我们在等待一些新的惊喜。


版权所有:上海缘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5001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