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缘震官方网站
缘震优势

企业新媒体阵地,你敢丢吗?

2015-11-13 00:00:00

 新旧媒体是个相对概念,永远有新媒体,永远也有曾经的新媒体成为旧媒体。如何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抢占新媒体山头、获得新媒体红利,是每个企业和个人的追求。 

15年前新媒体约等于门户网站,10多年前新媒体约等于各种论坛,8、9年前新媒体约等于百度,7、8年前新媒体约等于博客,4、5年前新媒体约等于微博,这1、2年新媒体约等于微信。时间大抵如此,划分未必精确,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每一种新媒体都成就了一批企业和个人。但令很多传统媒体人难为情的是,以前电视台、报纸是多么金光闪闪的行当,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跳槽到互联网,结果发现门户网站已经成了新媒体人眼中旧媒体。

事实上,今天新媒体已经发展为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新媒体;以微博为代表的新闻属性的新媒体;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属性的新媒体;还有以微电影、微视频、美拍为代表的视频类新媒体;以知乎、果壳为代表的知识类新媒体。以及诸如大姨吗、美丽说、YOU跑团等细分垂直领域的带有社群性质的新媒体。

今天的新媒体如此细分,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呢?答案是:一定要有主有次,要建立层次不一、重点不同新媒体阵地。(括号,土豪除外)

4.webp

钛铂新媒体建议企业要基于自身情况把新媒体阵地划分为占位阵地、强化阵地和深耕阵地。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微博和微信,因此我们也提出,企业发展新媒体,还是要把握“左手微博、右手微信”的重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5.webp

先说说微博,三年前,官方微博比外围微博账号重要。每个企业都想要成百上千万的粉丝,企图颠覆传统媒体建立企业自己的“电视台”,但今天看来,只有少数企业官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今天的官方微博的主要职能变成1、存在:每天发一条,代表你活着。2、对话,粉丝@你,你不要爱理不理,否则明天粉转黑。3、引爆:重大营销战役的发源地,用微博发起更直接有效。4、危机处理:当危机来临时,你无法保持沉默。

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企业的官方微博已经成为了花架子,但外围微博大号的作用却原来越重要。所以一定要善与发动大号,或者说投放原生广告给大号,让他们从产品、品牌、服务、竞品不断讲你的好话。自己说自己好是广告,别人说你好是公关,公关比广告重要。

微信,做好服务号优先。尤其服务号要先和企业的业务功能相结合。南方航空微信办理登机牌、招商银行的微信和信用卡的深度绑定已经成为经典,谁用谁知道。钛铂新媒体服务的维也纳酒店,通过微信订房,在2014年通过微信带来的订房生意额超过1个亿,2015年预计会突破2个亿,这可能是中国在微信营销领域最成功的带来巨大销量结果的案例,秘诀就是微信服务号和使用场景(手机订房)深度结合。

所以,企业服务号增加粉丝的最快途径就是赶快把你的消费者和会员导入你的微信公号。同时,要善于结盟,前不久,我们操盘的2个知名企业服务号互推,仅仅用了几台手机的成本,就帮助双方各增加了几十万粉丝,他好我也好,欧耶!传统大牌企业,如果愿意,我来做个媒,可以进行异业合作,彼此迅速增加粉丝。这是企业服务号增加粉丝第二快途径!并且立竿见影。

另外,微信订阅号的外围推广务必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微信订阅号在传播侧大有取代微博之势。企业可以把官方微信订阅号当做内刊,当做企业各种喜大普奔官方消息的发布地,但一定要在你的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微信订阅号上做内容广告投放,利用大V影响力,提升品牌力和传播力,最终带来销售力。

然而,无论哪种新媒体都强调内容为王,甚至业界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 (Native Ads), 内容即广告,广告也是可以深入阅读的内容。这词2012年底出现, 2013在全球媒体界爆红,代表未来新媒体传播的方向。

最后,引用原左右沙发副总裁、知名营销专家俞雷的一个观点,每个营业额超过10个亿的企业,至少应该一年投入1000万,来为你的企业制造新媒体的内容。即:新媒体内容营销的占比约为营业额的1%。虽然,媒介形态不断在变化,但有价值的内容将永远生生不息,推动你的品牌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一码通天下有多难?

多码互认成难题
 
除了推广方面的障碍。健康码互认的难点还在于,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不同。
 
早在 3 月 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曾就「健康码」不通用一事可能产生的多方面原因进行了回应。
 
杨文庄表示,首先,目前不同省份的风险等级、响应级别和防控要求不同。其次,各地「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有的对接国家平台的查询接口,有的依据当事人的出行轨迹,有的依据体温自报。
 
健康码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如何确认返工人员当下的健康状况、以及避免返工途中的染病风险,是互认健康码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纵观全国各省推出的健康码,大多存在名称不一易混淆、各地对健康码生成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些都为推动互认埋下了难题。
 
健康码已出现省级和市级的版本,名称各不相同。例如,在广东省就有三种健康码,广东省的「粤康码」和广州市的「穗康码」以及深圳「深 i 您」。在江苏省就有多个健康码,比如江苏「苏康码」、南京「宁归来」、苏州「苏城码」、无锡「锡康码」等。
 
各地对健康码生成标准不一。以杭州为例,在系统分析完个人信息后,会得到一种颜色码。其中,绿码可以在市内通行,红码和黄码分别要实施 14 天和 7 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此期间连续申报健康打卡正常后,才能转为绿码。以陕西为例,近 14 天内和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要判红码。
 
由于各省份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同,各省份通常需要因地制宜,从而导致各地健康码的生成标准不一致。此前就有网友反映,自己所在的无锡市存在不推广、不推荐三省一市互认的「苏康码」的情况,各码在省内互通互认依然很艰难。
 
虽然健康码仍存在因地制宜地的情况,但国家依旧在政策层面对健康码打开了「绿色」通道,为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创造空间。
 
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这一政策对于复工复产人员利好,尤其对于在鄂处于低风险区域的省外务工人员。
 
与此同时,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提供了三种各地跨省份互认共享的路径。
 
第一种,在不改变地方现有的健康通行码的情况下,通过跨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数据共享,支持互认。第二种,在各地健康通行码与全国一体化平台的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为中介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跨地区的健康通行码互认。第三种,对没有建立本地健康通行码的地区,可以直接采用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同时,结合本地的防疫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地区的互通互认。
 
这三种方式已经在推进当中。据悉,多地「健康码」已经签署互认协议,比如浙江与河南、海南,重庆与贵州、四川,四川与广东、浙江、云南等 10 省市。同时京津冀早已 3 月初已提出互通互认机制。前几日,杭州、深圳也纷纷与湖北互认。
 
目前互认的省份大多为互邻省份,地区之间衔接紧密,推动互认也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互认省份大多属于同一技术开发方,比如浙江、海南和河南健康码的技术提供方为阿里。
 
由于各省份健康码之间的差异较大,地方政府一般会要求务工人员在返工前先自己和输入地居委会和相关部门联系,才能确认是否可以健康码互认。
 
 
一码通还要多久?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由阿里和腾讯提供技术支持的健康码从杭州和深圳脱颖而出,再到慢慢跑遍全国,覆盖人数之多。健康码推广将近两个月,重新复盘健康码的推广节奏以及落地成效,仍有存在一些问题。
 
在微博「健康码」话题之下,有不少人反映健康码存在变色问题。据报道称,杭州一位徐女士发现自己的防疫健康码无故变红,导致自己被隔离,影响自家店铺开张,同时承担房租损失。
 
后来徐女士查明原因后发现,由于她的漫游信息显示,她在湖南吉首老家期间,也曾到访过湖北恩施。吉首与恩施相邻,她接收到了恩施的信号,才导致了这样的判定结果。
 
健康码之所以会变色,主要是各地对红黄绿码的判定标准不同。
 
就杭州而言,判定标准主要与三个维度有关:一是空间维度,某人所在地区的疫情风险程度;二是时间维度,某人去过疫区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三是人际关系维度,某人密切接触人员的状态等。这些指标量化打分,最终形成三色码。


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绿地下面的小区物业,不管是什么码都不行,要办绿地的码才行,真是搞人,就不让进保安还超级咆哮,说不管你是什么码都不行,且说一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他们真是搞笑,还真会利用法律法规,把老百姓的方便全然不顾!!


版权所有:上海缘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5001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