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缘震官方网站
缘震优势

金百万创始人邓超的互联网求变之路

2015-12-01 00:00:00

在互联网+年代里,创业者们似乎都高喊要改造甚至颠覆传统行业。就餐饮行业,从很早前的点评这类工具模式,之后千团大战的团购模式,近期烧钱大战的外卖模式,还有一直不温不火的半成品模式,餐饮 O2O 模式不断演变,可似乎还是没能很好解决老百姓 “吃” 这个民生大计的真正痛点。

在传统餐饮行业深耕了 20 多年的金百万董事长邓超告诉 36 氪,传统餐饮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利润空间不断地被挤压。在餐饮业,时间、空间和客单价是餐饮行业的 “天花板”,而人工、房租、原材料以及税收等是 “地板”,近些年“天花板” 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 “地板” 却嗖嗖嗖地涨,尤其是人工、房租还有原材料一直在大幅上涨,其实利润被压缩得已经很小。所以学计算机出身的他,一直在找合适的切入点,让互联网能真正帮助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

于是,4年 前邓超以外卖作为切入点,开始尝试互联网+餐饮,但是很快发现中餐外卖存在配送瓶颈:外卖高峰期(十点开始)和餐厅忙时(十一点开始)在时间上基本重叠,通过外卖降低的空间成本带来的效益基本上被增加的物流成本抵消。因此,外卖除了给用户带来便利外,并没有改变成本结构,还让口感下降很多。

接着他开始尝试以半成品切入,结果发现销量并不好。于是他委托了专业公司做市场调查,发现用户之所以不选择半成品,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1. 尽管比自己买菜备菜等便利了些,但还是很废时间,更多人觉得 3 分钟是个比较能接受的时间,这也是快消品(指泡面、速冻水饺类食物)一直畅销的原因吧;

2. 即使是半成品,还是很多人不会做。

于是他就沿着这两个方向发力,最后找到了新模式,他要用这个新模式,2C 解决用户在家吃饭这个应用场景的问题,同时 2B 帮助餐厅解决传统餐饮行业天花板的时间和空间问题。

金百万孵化的这个新模式概括来讲就是 “智能硬件+产品+服务”,现阶段主要是卖 “智能锅+准成品”,也就是既卖给用户烹饪工具,也卖给用户烹饪的原材料。

这个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用户通过 “U 味儿” APP(之前名字是筷好味),在线购买准成品,待货送上门后,将所有材料和酱料倒进智能锅,按下按钮,三分钟后一道冒着锅气的菜肴就烹制好了。

当然,U 味儿不想通过卖硬件来赚钱,而是只要用户购买 500 元以上的准成品菜,U 味儿就会赠送用户这口智能锅,因为长期的准成品销售才是 U 味儿更看重的利润来源。



(以上为 U 味儿智能锅演示视频)

如上视频所示,智能锅的原理,大体就是将烹饪的具体流程,转换成计算机语言。目前为 1.0 版,11月21日 将正式推出 2.0 版本,让用户可以通过 APP 操作。“其实中餐的每一道菜都有严格的流程,比如需要多少温度,需要多少调料,这些标准都有,而问题在于厨师执行的人为干扰。其中要炒好一道菜,最关键在于火候的控制,也就是温度。以前对于温度的把握,多数依赖于大师傅的经验,而现在我们利用高科技,将大师傅的经验固化下来,来传承古法精髓。” 他也坦言,“不能指望智能设备来解决米其林问题,但是它可以解决刚需问题,至少比一般家庭主妇和小店做得要好。” 

而准成品方面,主要是为了更好解决时间和不会做这两个问题,U 味儿才将产品从单纯的半成品升级为了准成品。其实这个新创的品类,顾名思义就是介于半成品和成品之间的产品。邓超说,金百万很多菜式,从择洗、切配到烹饪,总共和起来有 13 道工序,而准成品就是前 12 道工序由金百万的厨师都搞定,用户只需要花 3 分钟做最后一道工序,即把菜丢进智能锅,等待它被炒熟即可。

从商业模式来讲,“准成品” 其实是 U 味儿一整套商业体系的核心所在。因为准成品真正地去利用了餐厅的闲暇时间,也释放了餐厅的产能,去创造了额外收入——而这核心主要体现在准成品的供应链上:

1、首先,U 味儿卖的准成品都是原本金百万做中餐时中央厨房就有加工的半成品,不会卖这些品类以外的货品。这样设计带来的是准成品零售价格的优势,因为原本金百万就有一条良好的供应链,已经做到从基地直接进货,因此原材料价格便宜,卖到消费者手中后价格也能比超市卖的半成品菜更低(多数售价在 15 - 20 元 / 份);

2、其次,准成品的具体生产流程是:中央厨房先做粗加工,将菜、肉等都切好,做成半成品后送至各餐厅厨房,做断生处理。一般原本一家餐厅就只有午餐和晚餐两个时间段约 3 - 4 小时创造价值,但是准成品却很好地利用了餐厅的闲暇时间,并不需要增加设备、房租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只利用原本的人力就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3、类似外卖,准成品也是送货上门,那高昂的物流配送费怎么办?对此,邓超是这么回答的:“时间是外卖的第一要素,因为是点对点的即时配送,所以一份的配送成本很多需要 8-10 元,甚至很多超过 10 元。但是对于准成品,多数是预售模式(至少需要提前 3 小时预约),只要在用户做之前送到即可,实际上是点对面,一次很可能送 10 份以上,边际成本迅速下降。” 

而另外,除了 C 端消费者以外,“智能锅 + 准成品” 的模式对 B 也同样适用。

某个角度来看,智能锅相当于一个 “生产工具”,准成品相当于原料,U 味儿要让 B 端轻松拥抱生产力,获取收益。针对 B 端,U 味儿相应增加了智能锅的容量以及准成品的分量,一锅一次可以烹饪出三盘菜肴,一个人同时可以控制 8 个智能锅。而由智能锅+准成品形成的移动厨房拥有大的想象空间,可以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首先是便利店,目前 U 味儿已经和好邻居合作,将智能锅放在便利店里,由便利店工作人员根据用户的点单,现场制作售卖。“ 便利店原来售卖的便当都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快消品,在便利店里加热一下,在口味和健康上都有所欠缺。而现在,对于好邻居而言,智能锅+准成品的方式帮他们很快建立起一个厨房,而且不需要很大地方,让他们所售便当在品质上有个很大的提升,顾客可以吃到新鲜、冒有锅气的食物。”

U 味儿也采用类似便利店合作的方式,给很多企业解决员工中午就餐问题,比如赶集网。他们把智能锅放在茶水间,立马就有了个给集体员工提供午餐的移动厨房。相似的,这个模式通过结合大学生创业,可以将其推广至校园,同时也是小白创业很好的一个选择,“其实甚至都不需要茶水间等,只要有辆车,完全可以在车里做好,直接送对面写字楼。”

目前,推广上,前期智能锅和准成品主要是依赖金百万线下 20 多家实体店对 C 端用户进行推广,一个月一个店大概可以推广出 300 台设备。而和 B 端的合作在未来则可能带来更大的准成品销售空间。

何止三年磨一 “锅”,金百万创始人邓超的互联网求变之路

U 味儿之前获得了峰瑞资本的数千万投资。目前平台上的准成品有 20 多个选择,还比较少,但是未来金百万现有的 200 多个 SKU 逐步都会有。除此外,未来平台除了金百万外,也将对外开放,让其他知名餐饮品牌入驻,一同研发准成品菜和对应的智能锅程序,来丰富菜品,让用户一键就可以享受到各餐饮品牌的产品和服务。


5G领域迎来巨鳄玩家阿里入局

虽然疫情让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按下了暂停键,但5G的发展节奏并未停止,而且今年的5G建设还会比预期更加猛,因为国家层面也很重视5G建设。目前在5G领域,华为、高通以及各国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可以说是核心玩家,只是5G背后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也让很多互联网巨头也想要加入其中。
 
前阵子,有消息称科技公司阿里也要加入5G赛道,阿里达摩院成立XG实验室,致力于推动研究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将在超高清视频、在线办公、AR/VR、工业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等领域实现新发展,很显然,阿里是想要推动5G应用落地,让5G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建设的这些领域都是宏观经济中热门的新基建,这也表明了新基建是要建立在5G的基础上行发展的。
 
 
 
不得不说的是,和其他玩家相比,阿里的玩法不同,其研究的并非底层的基础技术,而是聚焦于应用落地,和华为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5G之路。华为在5G领域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其已经向全球发送上万台5G基站,并且还手握90多份5G商业合同,帮助多个国家实现5G网络的建设,可以说华为就是5G到来的一个领路人,帮助各国或者企业打开了5G的大门。而阿里在5G发展道路上扮演角色的前提就是先打开5G这扇大门,只有用户打开5G之门后,阿里才能将更多的应用带入到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5G体验。
 
 
 
此前阿里并未参与到通信技术的发展之中,如今阿里进军5G领域也是因为其在云计算方面有核心竞争力。在云计算领域,阿里在国内市场中可谓是佼佼者,大规模布局高性能网络、可编程网络等关键技术并且实现了应用,这也为XG实验室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提供大量的技术储备,为5G应用落地提供更好的条件。如果阿里能够建设好新基建的道路,那么未来或许能够和华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内5G实现更好的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阿里和华为有业务重叠领域,日后阿里或许会和华为在芯片领域展开竞争,而华为这几年也在发展AI和云计算领域,深入阿里腹地,未来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更何况新基建的道路并不好走,这条路上还有腾讯和百度两个老对手,此前有传言称阿里之所以建立XG实验室就是因为受到了来自腾讯的压力,腾讯和百度在“云+AI”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打法,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版权所有:上海缘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5001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