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缘震官方网站
缘震优势

【微信营销知识】当前微信营销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

2015-02-20 00:00:00

误区一:把企业账号做成CCTV

曾有人这样比喻微博: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人时,你就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你就像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好比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0万人,你就成了CCTV。几乎每个运营企业社会化媒体的人,都是用粉丝数来衡量自己运营业绩的优劣。

 

每个企业都希望做一个如同CCTV的社会化媒体大号,这必然导致传播结构的大一统,最终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社会化媒体的声音。

 

殊不知,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家的内容需求是分众的。企业微博、微信号天然具有商业化内容的定位,粉丝对这些内容的兴趣是有限的。相对于严肃内容,所在区域或周围圈子的产品、服务及活动、不同消费者与品牌相关的轶事、趣闻等内容更容易吸引用户,而这些内容往往散布在企业员工、经销商、消费者、第三方合作伙伴等企业广泛的商业生态结构的社会化媒体中。

 

希望有一个大一统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结构,做成CCTV,且不谈实现可能性有多大,就传播结构本身而言,它又从去中心的趋势中复辟到中心化的结构趋势了。

 

既然去中心化的媒体结构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为什么不建立多元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结构体系呢?除了企业官方帐号以外,企业的经销商、员工、消费者、股民、第三方等都成为你的传播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结构,才是符合社会化传播规律的结构!

 

当然,这样的结构,它的监管、引导和激励一定会更复杂,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是难以想像的。

 

误区二:绞尽脑汁做精品内容

按照把企业账号做成CCTV的传统思维模式,自然会沿用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走精品路线。企业的账号运营人员想破脑袋都在琢磨内容,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但往往都是皓首穷经的投入,掌声寥寥的回报。

 

显然,单枪匹马的企业社会化媒体运营人员既不是央视内容创作的豪华班底,也不是4A公司的金牌文案,内容质量显然很难称得上“精品”内容。所以,大多数粉丝都不买账,活跃度有限。反过来,谈及企业微博微信为何运营不好时,企业往往还是归咎于“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其实,社会化媒体是去中心化,内容完全没有必要精品化。去精品化,讲和社会化媒体定位匹配的内容,就足够了。以微信为例,个人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哪怕low到完全是流水账记录,都可能有若干个闺蜜或死党给你点赞,这就是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形态——有限的人通过他们感兴趣有限的内容来交互(当然,如果内容质量更高,交互的人会更多)。

 

所以,企业社会化媒体运营的内容定位应该是明确定位,针对有限数量的目标人群,努力做匹配自身能力的内容就足矣。

 

一个生鲜企业,天天在微信上发布他的土鸡如何饲养,牛肉如何可追溯,蔬菜如何有机种植这样的话题,就成功地黏住了一大帮追求品质的吃货粉丝。所以说社会化媒体结构多元化的搭建及管理问题解决之后,内容其实不是高大上的难事,讲你受众关心的朴素语言,就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误区三:移动电商就是微信商城

以中心化为特征的传统营销思维下的移动电商,往往是建立一个微信商城,然后拼命的引流。但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化的商业也该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既然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形成去中心化的网格化交互格局,为什么一定只需要一个移动商城呢?

 

企业建立了社会化媒体的系统化结构之后,这个体系下的每一个“point”,无论是员工、还是经销商、合作伙伴、甚至是消费者,都可以是一个微商城,销售产生之后,移动互联网的这个体系可以帮助你实现每一个“point”的销售利益的激励,销售产生的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都可以通过完整而成熟的电商体系来管理,这才是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电商模式。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一个定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其实是去中心化的营销,而去中心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网格化,网格化上的每一个节点(point),可能既是你的消费者,又是你的传播者,还可能是你的销售员。传播、购买、体验、口碑、销售在网格中可以融为一体,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网格化营销。

 

传统的营销传播需要一个place网络,传统的销售陈列也需要一个place网络,并且两个place网络基本毫无关联。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营销的两个place网络,被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point网络所取代,尤其对于已有庞大线下渠道网络的传统厂商来说,利用已有渠道,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搭建线上的point网络,实现真正的O2O,这或许才是网格化营销的最大魅力。

 

以快消品行业为例,在品牌商传统的营销运营模式中,由于品牌商无法直接将货铺到异常复杂的多级市场和管理数量庞大而细小的终端,这些工作只能通过若干个渠道商的力量进行深度分销,所以,建立庞大的渠道商的网络往往是传统营销工作的核心。

 

而在分众化、去中心化的社会化商业时代,单个品牌商的社会化营销工具显然无法深度渗透更多的目标市场时,我们为什么还在坚守一个品牌商官方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上下求索呢?方向错了,所有看似正确的动作都只能算错。所以,顺应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化商业的大势,建立一张基于社会化商业的渠道网络,持续运营、管理和不断调优,才是正道。

 



网站优化SEO关键字如何布局?

一、关键词部署方法
建议企业站长在部署关键词之前要对关键词进行分组,只有分组后的关键词才会有专属的去向。这里的分组是指:根据网站页面类型来对选择出的关键词进行分组,包括:哪些词适合首页和核心目录页;哪些词适合拓展子目录页;哪些词适合专题页面;哪些词适合布局到内容页面中;哪些词适合做站内资源聚合页面;哪些词不适合已有的网页类型,需要设计新类型的网页等。

22.jpg


而且在对关键词进行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关键词的长度、搜索量、竞争强度、词性、商业价值以及所属细分类别等因素。通过整合这些因素把关键词分成核心关键词、目标关键词、流量词、长尾词等,以辅助这些关键词在网站中部署。同时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某个关键词是不是适合某一类页面,是不是可以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其实也直接影响到后需要关键词在网站中的布局。所以根据自己网站具体情况、内容数据量和网站目的来对选择出的关键词进行分组。
根据关键词分组后可以得出,一些高搜索量、高竞争强度、高行业地位的关键词可以放在网站首页和主要栏目页面上进行优化,而其他关键词根据本身的搜索量、长短性质、规范程度等可以布局到内容页面、专题页面和聚合页面中优化。
如果搜索量小且长尾的关键词可以部署到新增的内容中去,对于内容页面,可以选择分配给网编人员并进行内容写作,如果没有网编则不需要分配,自己去整就可以了。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都是这么去做的,已经主流了。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很多人在内容这块没有做好质量的把控,容易把网站做成内容农场,致使遭到搜素引擎的惩罚。医疗是典型的案例。而且A5营销在给客户网站做SEO诊断的时候,发现不少传统企业网站因为内容这块的长尾词部署再加上内容写作造成内容农场,最终被搜索引擎惩罚,所以企业站长要注意下这块。
另外,如果传统企业有SEO团队的话,建议针对所有关键词集中打散分词,然后把分词后的词进行重新分组,然后让每一位网编都分得一些词,并让网编每天浏览一遍分到的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融合到每天需要写的文章内容里。其实这样做并不是要求他们按照关键词进行写作,而是要求他们在写作行业内容时,可以有意无意的把关键词布局到内容中,这样做可以避免网站成为内容农场,也可以把挖掘出的关键词部署到内容中去。经过分词,再加上网编的自然化写作,会使得网站获得更多长尾词流量。
二、关键词部署原则
一般传统企业网站站长在为网站部署关键词时,要遵守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可以为部署关键词带来一些优势,比如减少作弊、减少关键词竞争等,所以原则很重要,下面简单的看一下:
1、除了内容页面外的页面,部署的关键词最好是规范的关键词,没有太多定语形容词。
2、每个页面只需要部署2-3个关键词,千万不要部署很多关键词。
3、对于太相近的关键词或同义词要进行组合部署,尽可能分配到一个页面中,如果站内资源丰富,可以进行单独部署。
4、除了内容页面外的页面,页面之间的关键词不可重复,甚至不要太相近。
在部署网站关键词时,之所以有这些原则也是因为避免只为SEO而把网站做成垃圾站,并且避免重复页面之间由关键词冲突而产生的内部竞争。对于内容页面,需要网编把关键词自然的融合到内容中,不必做关键词冲突的考虑和限制,内容量可以是无限拓展的,即使两篇内容的核心关键词相同,也会拓展出很多其他不相同的长尾关键词。比如核心关键词是某某产品词,可以拓展出某某产品的价格、某某产品的功效、某某产品的好处等,建议在做关键词研究时多挖掘一些关键词,然后整理起来做分组。

最后,整理出的关键词中“最强”而且量最小和“最弱”且量最大的关键词都有了归宿,对于剩下的搜索量、竞争强度及数量都处于中间级别的关键词,这时可以根据关键词规范程度和性质布局到专题和聚合页面中。当然,聚合页面不建议做,为了避免作弊的发生,很多企业站长不擅长做聚合页面的关键词优化,往往被百度K站的原因之一就是聚合页面的问题。


版权所有:上海缘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5001555号